.
.
落叶松八齿小蠹(Ips subelongatus Motschulsky)

 

分布与危害
分布于中国的东北、山西、河南、云南等地。其为害部位可分为树冠型、基干型和全株型;从干基到12m高处均可入侵定居,但随树干高度增加侵入孔数量减少,一般0-8m区间数量最大,火烧木上1-2m范围内入侵量最大,树皮厚4-20mm是最适该小蠹繁殖和发育。成虫喜光喜温,衰弱立木、新鲜倒易受危害,林分郁闭度越小受害越重,林缘、林中空地比林内受害重。在经营不善等多种因素的复合作用下,该虫的成灾规律是从倒木向衰弱木扩散,进而入侵危害活立木。
 
形态特征
卵:椭圆形,长1.0mm,宽0.7mm,乳白色,微透明,有光泽。
幼虫:体长4-6.6mm,体弯曲,多皱褶,被有刚毛,乳白色,头壳灰黄色,额三角形,下缘着生1对触角。前胸和第18腹节各有气孔1对。
蛹:体长4.1-6.0mm,乳白色,腹末端有2个刺突。
成虫:体长5-6 mm,长圆柱形。黑褐色,有光泽。额上只有粗糙的颗粒和绒毛,无大的瘤起。鞘翅上的刻点清晰,由大而圆的刻点组成,鞘翅末端凹面部两侧各有4个齿,其中第3个最大。凹面边缘和虫体周缘被较长绒毛。
 
发生规律
黑龙江11代,部分年2代。春季世代的5月下旬越冬成虫开始出蛰、交尾、产卵,6月上旬幼虫孵化,下旬化蛹,7月上旬最早见到新成虫;其中的姊妹世代为6月下旬部分越冬雌虫在产卵的过程中从原坑道中飞出,在取食后再次入侵、筑坑、产卵,7月上旬幼虫孵化,7月下旬始化蛹,8月上旬即见到姊妹世代的新成虫。春季世代羽化较早的发生第二代,即新成虫7月上、中旬补充营养后,7月下旬继续扬飞、筑坑、交尾、产卵,8月上旬幼虫孵化,下旬化蛹,9月上旬出现新成虫。各世代的成虫10月上旬均越冬蛰伏,主要在枯枝落叶层、伐根及原木树皮下越冬,少数以幼虫、蛹在寄主树皮下越冬。成虫具3次扬飞高峰期,即5月中旬、7月中旬及8月中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