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
.
茶毛虫(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Strand)

 

分布与危害
中国各产茶省均有分布,是中国茶区的一种重要害虫。主要为害茶叶,还可为害油茶、柑桔等。幼龄幼虫咬食茶树老叶成半透膜,以后咬食嫩梢成叶成缺刻。幼虫群集为害,常数十至数百头聚集在叶背取食。发生严重时茶树叶片取食殆尽。除为害茶树外,还为害油茶、山茶等。幼虫蛟食叶片,严重时连芽叶、树皮、花和幼果都吃光。茶毛虫幼虫、成虫体上均具毒毛、鳞片,触及人体皮肤后红肿痛痒,影响农事操作。
 
形态特征
卵:成块产,卵块椭圆形,上覆黄色茸毛。
蛹:黄褐色,长约9毫米,外有土黄色丝质薄茧,茧长约12-14毫米。
 
发生规律
多代性,各地发生代数有差异。在湖南一年发生3代,以卵块在老叶背面越冬。各代幼虫发生为害期分别在4~5月,6~7月,8~10月。一般以春、秋两季发生重。幼虫老熟后在茶丛根际落叶土表下结茧化蛹。雌蛾产卵于老叶背面。幼虫6-7龄,具群集性,3龄前群集性强,常数十头至数百头聚集在叶背取食下表皮和叶肉,留上表皮呈半透明黄绿色薄膜状。3龄后开始分群迁散为害,咬食叶片呈缺刻。幼虫老熟后爬至茶丛根际枯枝落叶下或浅土中结茧化蛹。成虫有趋光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