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
.
茶尺蠖(Ectropis oblique hypulina Wehrli)

 

分布与危害
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各产茶省,尤以江、浙、皖、湘等省发生严重。幼虫咬食叶片成弧形缺刻发生严重时,将茶树新梢吃成光秃,仅留秃枝,致树势衰弱,而寒力差,易受冻害。大发生时常将整片茶园啃食一光,状如火烧,对茶叶生产影响极大。
 
形态特征
成虫:体长9~12mm,翅展20~30mm,雄蛾较小。头部小,复眼黑色近球形,触角丝状,灰褐色。全体灰白色。
幼虫:末龄幼虫体长26~30mm,体圆筒形,头部褐色。初孵幼虫黑色,体长1.5mm,头大,胸腹部各节均具白纵线及环列白色小点。1龄幼虫后期体褐色,白点白线逐渐消失;2龄幼虫体长4~6mm,体黑褐色,白点白线消失,腹部第一节背面具2个不明显的黑点,第二节背面生2个较明显的深褐色斑纹;3龄幼虫体长7~9mm,茶褐色;4龄幼虫体长13~16mm,浅茶褐色;5龄幼虫体长18~22mm,灰色。
长10~14mm,长椭圆形,雄蛹较小。赭褐色,头部色较暗。
长1mm,椭圆形。初绿色,后变灰褐色,孵化前为黑色。常数十粒至百余粒成堆,上覆白色絮状物。
 
生活习性
浙江年生6~7代,安徽、江苏5~6代,以蛹在树冠下表土内越冬。翌年3月上、中旬成虫羽化产卵,4月初第一代幼虫始发,为害春茶。第二代幼虫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发生,以后约每隔一月发生1代,10月后以老熟幼虫陆续入土化蛹越冬。浙江杭州一代均温18℃约56天,二代均温21℃约41天,三代均温26℃约34天,四、五代均温28℃约30天,越冬代长达6个月。
成虫多于黄昏至天亮前羽化,白天平展四翅,静息于茶丛中,受惊后迅速飞走。傍晚开始活动,雌虫飞翔力弱,雄虫活泼,飞翔力较强,具趋光性
成虫羽化后当日或次日前半夜交尾,翌日黄昏开始产卵。卵成堆产在茶树枝干裂缝、土缝、土面落叶或枝叶间,上覆有白色絮状物。一般每雌每天产卵一次,一生产卵2~4次,多为2次。产卵量300余粒,多者700余粒。未经交尾的雌蛾亦能产卵,但不能孵化。成虫产卵后2~3天死亡。初孵幼虫经半日后停息在嫩叶上取食。1龄幼虫仅咬食芽叶上表皮和叶肉,致叶面成褐色点状凹斑;2龄则从嫩叶边缘向里咬食形成缺刻;3龄后食量大增。
幼虫老熟后吐丝下垂至茶丛树冠下表土中化蛹,化蛹前先筑一土室,经1~2天化蛹,入土深度一般在1~2cm,越冬蛹约2~4cm。入土部位多在离根基33cm半径范围内5cm深度居多,越冬蛹则多在茶树的向阳面。蛹期除第一代为13天外,2~5代均为6~7天,越冬蛹长达5个月以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