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
.
豆荚螟(Etiella zinckenella)

 

分布与危害
以华东、华中、华南等地区受害最重。豆荚螟为寡食性,寄主为豆科植物,大豆 豇豆 菜豆 扁豆 豌豆绿豆等,是南方豆类的主要害虫。以幼虫在豆荚内蛀食豆粒,被害籽粒重则蛀空,仅剩种子柄;轻则蛀成缺刻,几乎都不能作种子;被害籽粒还充满虫粪,变褐以致霉烂。一般豆荚螟从荚中部蛀入。
 
形态特征
成虫:体长1012毫米,翅展2024毫米,体灰褐色或暗黄褐色。前翅狭长,沿前缘有- 条白色纵带,近翅基1/3处有一条金黄色宽横带。后翅黄白色,沿外缘褐色。
卵:椭圆形,长约05毫米,表面密布不明显的网纹,初产时乳白色,渐变红色,孵化前呈浅菊黄色。
幼虫:5龄,老熟幼虫体长14-18毫米,初孵幼虫为淡黄色。以后为灰绿直至紫红色。45 龄幼虫前胸背板近前缘中央有""字形黑斑,两侧各有1个黑斑,后缘中央有2个小黑斑。
蛹:体长910毫米,黄褐色,臀刺6根,蛹外包有白色丝质的椭圆形茧。
 
发生规律
豆荚螟每年发生代数随不同地区而异,广东、广西78代,山东、陕西23代。各地主要以老熟幼虫在寄主植物附近土表下56厘米深处结茧越冬。翌春,越冬代成虫在豌豆、绿豆或冬种豆科绿肥作物上产卵发育为害,一般以第2代幼虫为害春大豆最重。成虫昼伏夜出,趋光性弱,飞翔力也不强。每头雌蛾可产卵8090粒,卵主要产在豆荚上。初孵幼虫先在荚面爬行13小时,再在荚面结一白茧(丝囊)躲在其中,经68小时,咬穿荚面蛀入荚内,幼虫进荚内后,即蛀入豆粒内为害。23龄幼虫有转荚为害习性,老熟幼虫离荚入土,结茧化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