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
.
三化螟(Scirpophaga incertulas)

 

分布与危害
国内发生于长江以南大部稻区﹐为害严重。在中国南方发生代数比北方多﹕海南岛一年 6代﹐华中和四川盆地4代﹐陕西﹑河南3,云贵高原2代。它食性单一,专食水稻,以幼虫蛀茎为害,分蘖期形成枯心,孕穗至抽穗期,形成枯孕穗和白穗,转株为害还形成虫伤株。枯心苗白穗是其为害后稻株主要症状。
 
形态特征
成虫:体长913毫米,翅展2328毫米。雌蛾前翅为近三角形,淡黄白色,翅中央有一明显黑点,腹部末端有一丛黄褐色茸毛;雄蛾前翅淡灰褐色,翅中央有一较小的黑点,由翅顶角斜向中央有一条暗褐色斜纹。
卵:长椭圆形,密集成块,每块几十至一百多粒,卵块上覆盖着褐色绒毛,像半粒发霉的大豆。
幼虫:45龄。初孵时灰黑色,胸腹部交接处有一白色环。老熟时长1421毫米,头淡黄褐色,身体淡黄绿色或黄白色,从3龄起,背中线清晰可见。腹足较退化。
蛹:黄绿色,羽化前金黄色()或银灰色(),雄蛹后足伸达第七腹节或稍超过,雌蛹后足伸达第六腹节。
 
发生规律
三化螟因在江浙一带每年发生3代而得名,但在广东等地可发生5代。以老熟幼虫在稻桩内越冬,春季气温达16时,化蛹羽化飞往稻田产卵。螟蛾夜晚活动,趋光性强,特别在闷热无月光的黑夜会大量扑灯,产卵具有趋嫩绿习性,长相嫩绿的稻田,卵块密度高。刚孵出的幼虫称蚁螟,从孵化到钻入稻茎内需3050分钟。蚁螟蛀入稻茎的难易及存活率与水稻生育期有密切的关系:水稻分蘖期,稻株柔嫩,蚁螟很易从近水面的茎基部蛀入,还有,孕穗期稻穗外只有1叶鞘;孕穗末期,当剑叶叶鞘裂开,露出稻穗时,蚁螟极易侵入,其他生育期蚁螟蛀入率很低。被害的稻株,多为11头幼虫,每头幼虫多转株13次,以34龄幼虫为盛。幼虫一般45龄,老熟后在稻茎内下移至基部化蛹。
春季,在越冬幼虫化蛹期间,如经常阴雨,稻桩内幼虫因窒息或冈微生物寄生而大量死亡。温度2429、相对湿度90%以上,有利于蚁螟的孵化和侵入为害,超过40,蚁螟大量死亡,相对湿度60%以下,蚁螟不能孵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