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
.
二点螟(Chilo infuscatellus)

 

分布与危害
分布东北平原、内蒙古高原、华北平原、长江中下游平原、四川盆地及台湾山地。寄主:南方为害甘蔗,北方为害粟(谷子)、糜、黍、玉米、高粱、稗、狗尾草等。苗期幼虫为害甘蔗生长点,致心叶枯死形成枯心苗;萌发期、分蘖初期造成缺株,有效茎数减少;生长中后期幼虫蛀害蔗茎,破坏茎内组织,影响生长且含糖量下降,遇大风蔗株易倒。此外,伤口处还易诱发甘蔗赤腐病。
 
形态特征
卵:短椭圆形扁平,长1.21毫米,宽0.87毫米。初产时乳白色,卵壳表面有龟甲状刻纹。一般产成2-4列的卵块,呈鱼鳞状。
成虫:后翅色白而有光泽。胸部背面暗黄褐色,体腹面及腹部背面白色。下后须较长,约为头长的3倍。成虫体长1015毫米,雌蛾体灰黄,雄蛾暗灰色。前翅呈长三角形,中室顶端及中脉下方各有1个小黑点,外缘有成列的7个小黑点。后翅白色而有光泽。卵产成块状,一般34列呈鱼鳞状排列;卵粒扁平,短椭圆形。
幼虫:老熟幼虫体长约25毫米,淡黄色,体背有5条淡紫色的纵线。每腹节背面的4个小毛瘤排列成梯形。头部赤褐色至暗褐色,前胸背板在初龄时呈黑色,后期转为淡黄褐色。
蛹:体长1215毫米,淡黄色。腹部背面残存有幼虫期的紫色纵线5条。
 
生活习性
二点螟在中国主要蔗区由北向南发生代数有36代递增,在南方蔗区,发生世代相当重叠,以老熟幼虫在蔗头、秋笋和残茎内越冬。通常以第12代幼虫为害宿根和春植蔗苗,造成枯心,其中以第二代为害较重;第3代以后为害成长蔗,以69月的田间密度较高。成虫晚上活动,有趋光性。卵多产在蔗苗下部叶片背面。幼虫孵出后即爬至叶鞘内侧取食为害,3龄后再蛀入蔗茎组织,形成隧道,为害生长点,造成枯心苗或螟害节,幼虫蛀入孔口周缘不枯黄,茎内蛀道较直而过节。老熟幼虫在被害茎内化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