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
.
棉铃虫(Helicoverpa armigera Hubner)

 

分布与危害
棉铃虫广泛分布在中国及世界各地,中国棉区和蔬菜种植区均有发生。一年发生45代。较早世代的幼虫主要取食玉蜀黍,尤其是穗尖的小籽粒;以后各代幼虫为害番茄、棉花和其他季节性作物。
形态特征
卵:约0.5毫米,半球形,乳白色,具纵横网格
幼虫:老熟幼虫体长3042毫米,体色变化很大,由淡绿、淡红至黑褐色,头部黄褐色,背线、亚背线和气门上线呈深色纵线,气门白色,腹足趾钩为双序中带。两根前胸侧毛边线与前胸气门下端相切或相交。体表布满小刺,其底部较大。
蛹:长1721毫米,黄褐色,腹部第五节的背面和腹面有78排半圆形刻点,臀棘钩刺2根。
成虫:体长418毫米,翅展3038毫米,灰褐色。前翅具褐色环纹及肾形纹,肾缢前方的前缘脉上有二褐纹,肾纹外侧为褐色宽横带,端区各脉间有黑点,后翅黄白色或淡褐色,端区褐色或黑色。
生活习性
一头雌蛾一生可产卵5001000粒,最高可达2700粒。棉铃虫在黄河流域棉区年发生34代,长江流域棉区年发生45代,以滞育蛹在土中越冬。第1代主要在麦田危害,第2代幼虫主要危害棉花顶尖,第34代幼虫主要危害棉花的蕾、花、铃,造成受害的蕾、花、铃大量脱落,对棉花产量影响很大。第45代幼虫除危害棉花外,有时还会成为玉米、花生、豆类、蔬菜和果树等作物上的主要害虫